寫意性是中國戲曲的最大特點之一。人們常說中國戲曲就是寫意性戲劇,從此,也就不難看出寫意性在中國戲曲的審美體系中的重要性。正是中國戲曲的寫意性,決定了戲曲必然走上程式化的道路,而程式化也是唯一能最好的體現戲曲寫意性的特色。由此可見,雖然戲曲具有的審美獨特的個性,在表演藝術教育中,卻都是以程式化為出發點或最終落腳點,可見程式化對于戲曲來說是何等重要。
?既然程式化在戲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很好地運用它,并取得戲曲的精髓所在呢?活用程式是十分重要的。川劇藝術家周慕蓮有句名言“死學活用”。也就是說要學得扎實,學得規矩,經過發展,取精華去糟粕,融會貫通。在嚴謹的規范中求得自由,使之不僅有規范性,更要有靈活性。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體會到,活用程式的首要問題就是結合人物的心理,以人物的真情實感用程式的外衣來表演和刻畫劇中人物。
同時處理好舞臺節奏和表演節奏,充分利用表演技巧,靈活運用程式動作,是把握戲曲表演的重要方式。戲曲程式動作是為塑造人物、為推進劇情發展而服務的。戲曲表演充滿程式,有著嚴謹的規范性。而規范性程式動作能夠清晰地表達人物思想感情,準確地塑造人物形象,從而形成獨特的魅力無窮的表演藝術風格。一出戲要通過情節來完成,情節要靠人物的行動來完成。
如《破洪洲》中的穆桂英,《雙陽公主》中的雙陽,《悅來店》中的何玉鳳等,她們同樣都是婦女形象,同樣都是巾幗英雄,但由于她們各自的出身、經歷、性格以及身份的不同,程式動作的運用也就各異。準確把握人物性格,靈活運用表演程式,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一套程式,萬千性格,既能駕馭程式,又可根據不同的人物來豐富發展程式。中國戲曲舞合上的人物要靠舞臺動作——也就是戲曲程式動作來表現。
因此,程式永遠要服從于人物和劇情。中國戲曲程式化的藝術風格和諧完整地滲透在戲曲表演藝術之中。阿甲先生曾說:“程式不是整個戲曲的一個部分,它貫穿在極為復雜的戲曲的綜合戲曲綜合藝術中所有的方面”。戲曲程式是中國戲曲表演舞臺創造戲曲藝術形象表現力很強的很重要的一種特殊形式。
戲曲表演藝術的教學,都是在以上的觀念基礎上牢牢地予以把握和確定的。否則,將盡失戲曲表演藝術教育個性的特征,更會在教學實踐中無從下手。讓我們在確立美學觀念的基礎上,在未來戲曲表演藝術的教學中,站穩腳步,為戲曲表演藝術的百花園,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為梨園添紅加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