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42年6月生,漢族,國家一級演奏員,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退休干部。陜西省喜秦傳統戲劇文化研究會發起人之一、藝術顧問。
1959年8月考進陜西省戲曲研究院,拜秦腔打擊樂一代宗師荊永福為師,學習秦腔打擊樂。
為新編古代戲《楊貴妃》一劇設計并主奏的打擊樂在陜西省首屆藝術節大賽中榮獲擊樂設計演奏一等獎。隨后,在北京中南海、山西、甘肅、香港等地的演出中,均收到專家、學者和同行們的認可和贊許。
為其它劇目設計或演奏的打擊樂,收到贊揚或獲獎的有:大型秦腔洗《鄭國渠》(合作)獲打擊樂設計一等獎;為電影版《杏花村》和《屠夫狀元》設計打擊樂,并獲得劇組的認可。
以秦腔打擊樂為素材創作的曲目有:《賽龍舟》一曲在亞洲第五屆傳統音樂年的領銜演奏中。受到原中國音協主席李煥之、美國華裔音樂教授黃翔鵬先生的肯定;《十樣景》在臺灣的演奏大獲成功;《黃河頌》一曲(合作)在陜西省秦腔音樂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以陜西關中鑼鼓為素材,創作、演奏的曲目有:《鼓報三秦》一曲被陜西省第九屆運動會作為開幕式演奏鼓樂;為西安北郊相家巷鑼鼓編導(合作)的大型民間鑼鼓曲目《黃河魂》,在“西安鼓王”大賽中摘取了“鼓王”稱號;為黑龍江省普陽農場鑼鼓隊及哈爾濱五大連池鑼鼓創作的《威風鑼鼓》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贊揚;創作的《盛世鑼鼓》在戶縣春節鑼鼓大賽中榮獲特等獎。
2006年在有關領導的支持下,攝制出版了《翁國忠司鼓藝術》光盤,為西北五省專業打擊樂提供了實物教材。
自2013年,省戲曲研究院返聘為該院第十期打擊樂學員授課,不懈余力地傳授給學員寶貴的秦腔打擊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