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于1934年11月8日(農歷)。陜西省戲曲研究院一級作曲。中國音協會員,省劇協會員。歷任演奏員、樂隊隊長、作曲、藝術處副處長、眉戶團團長兼黨支部書記等職。曾在西北藝術學院音樂系、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理論系等單位進修。陜西省喜秦傳統戲劇文化研究會發起人之一、藝術顧問。
1948年以前,就讀于涇陽縣太平鄉小學和縣立涇干中學,以后入延安大學學習,畢業后留該校文工室工作。
1953年至1955年,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黨校樂隊任職,后調至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工作。
40多年來,為100多出戲擔任伴奏,為秦腔眉戶碗碗腔50多個劇目作曲,為20多個劇目配器(含合作)。
創作了一些群眾歌曲小型器樂曲歌劇電視插曲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金碗釵》《苦菜花》《小忽雷》《蘆蕩火種》《智取威虎山》《紅燈記》《紅色娘子軍》《杜鵑山》《江姐》《愛與恨》《蝶戀花》《屠夫狀元》《萬家春》《梨花魂》《酒醉杏花村》等。
《屠夫狀元》及《萬家春》由西安電影制片廠和聯合國亞洲宣傳中心拍成電影。《愛與恨》獲陜西省新作品調演作曲一等獎。
《酒醉杏花村》獲陜西省首屆藝術節作曲二等獎,一些唱段被中央及省市電臺錄音,制片或出盒式帶,有的被一些音樂院校選作教材,或改編為獨奏合唱及協奏曲。
為《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音樂辭典》《中國戲曲劇種辭典》等辭書,志書撰寫釋文,發表作品20余篇,與他人合作出傳集兩本。還搜集整理了大批戲曲曲藝民歌等音樂資料,并參與《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中國戲曲志•陜西卷》的編寫工作。
生平主要事跡已被收入《陜西文化藝術名人錄》。?